【牧靈素箋】屬靈成熟的模式﹙三﹚
溫清華

親愛的:
這幾天我的心情如坐過山車,一方面不斷為你禱告,另一方面記掛著你與教會中那些未成熟領袖的關係。直到昨晚我收到你的短訊,說你預備放棄。我當時非常難過,立刻跪下來禱告。經過了兩小時後,我提起勇氣打電話給你。可惜你沒有接我的電話,收線後我決定寫這封信給你,盡我自己最大的努力,開心見誠地與你分享我的想法和感受。分享過程中若有得罪你的地方,請你務必在主裡面對我多多包涵。還是由保羅代我講開場白,他在《哥林多後書》十章12-18節說:「10:12 因為我們不敢將自己和那自薦的人同列相比。他們用自己度量自己,用自己比較自己,乃是不通達的。10:13 我們不願意分外誇口,只要照 神所量給我們的界限够到你們那裡。10:14 我們並非過了自己的界限,好像够不到你們那裡;因為我們早到你們那裡,傳了基督的福音。10:15 我們不仗著別人所勞碌的,分外誇口;但指望你們信心增長的時候,所量給我們的界限,就可以因著你們更加開展,10:16 得以將福音傳到你們以外的地方;並不是在別人界限之內,藉著祂分享現成的事誇口。10:17 但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10:18 因為蒙悅納的,不是自己稱許的,乃是主所稱許的。」
當那些批評保羅的人要與他比較,保羅說,他自己卻不敢和那些人比較;如果他們要比較,保羅說,他必須按另外的標準來作比較,就是神量給我們每個人的界限。意思是神給我們每個人當作的本份,未作好自己的本份,只看見別人的不是,對作為基督徒的我們來說,就是踏過限界。保羅怎樣為自己定界?他問了自己三個問題:
【 1 】我是否站在神要我站的界線之內﹙13-14節﹚?
「10:13 我們不願意分外誇口,只要照 神所量給我們的界限够到你們那裡。」知道自己的界限很重要,一來不會隨便越界,二來會按著需要而合理的擴展,去衡量人和與人合作。
【 2 】是否有更多人因我的服侍而蒙福﹙15-17節﹚?
「10:15 我們…10:16 得以將福音傳到你們以外的地方;並不是在別人界限之內,藉著祂現成的事誇口。」保羅所指的,是他不會在福音已到之處「錦上添花」,這不是因為他驕傲,而是他在神面前的領受,把福音傳得更闊更廣。
【 3 】重要是神自己又怎樣看我的服侍﹙18節﹚?
保羅著緊的,不是人的評價,而是神的評價。他知道自己所作的會受到考驗,但只要他盡了所能,保羅相信,主必會悅納他和推薦他。「10:18 因為蒙悅納的,不是自己稱許的,乃是主所稱許的。」
我不知道你放棄的原因,這段聖經卻提醒我,作為牧者,我要從兩方面常常自省。﹙1﹚要人順服我,我必須先要順服神和順服人。所謂界限,其實就是盡了本份後,才去以合情、合理、合聖經的態度,介入別人的生命和生活中。若有人對我說,不要多管閒事,說話的人可能看見我連自己的事都未辦好,我就無權去對他們說三道四。﹙2﹚要人聽從我,我要先聽見人的心聲,了解他的需要和能向别人開放的程度。不是每個人都願對我開放,有人只容許我從外圍去接觸他,總而言之,每個人的開放度都不同。為了使別人能接納我對他們的勸告,我要先考慮他們的立場,因為我對他們的服侍,目的是叫他們得益。當然,我只是透過服事人去服侍神。因此,神如何看我對人的服事,比任何人的評價更重要!
看過這樣子的一個故事:
某地的人世代以來都以捕魚維生,所以他們組織了一自願緊急救援隊,在危難時出海救人。一個晚上,海上傳來求救訊號,緊急救援隊迅速出發,村民都帶備照明器具,在海邊等候他們家人的消息。過了一小時,救援隊的船隻在濃霧中出現,村民立刻上前迎接。當救援隊上岸後,隊長立刻宣佈他需要另一隊人出海,把救援船無法接載的唯一一個遇難漁夫救回來。十六歲的漢斯應聲而出,他母親立刻抓著他不放,說:「你不能去,你父親十年前在海難中喪生,你哥哥保羅兩個星期前出海,至今音訊全無,你有甚麼三長兩短,我也不想活了!」漢斯一面掙脫他母親,一面說:「媽媽,我既參加了救援隊,這就是我的責任輪流出海救人。」說罷,他一溜煙的離開,很快消失在黑暗中。過了一小時,漢斯的母親如窩中螞蟻,坐立不安。救援船終於再從濃霧出現。岸上的人急不及待的叫問:「你們找到留下的那個人嗎?」站在船頭的漢斯大聲回應:「我們找到了,告訴我媽,他就是我哥保羅。」
這故事提醒我,堅持應作的事,最後得益的可能是我自己。請再三思考,我會繼續在神面前為你祈求!
主僕清華敬啟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