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但最為人的「知已」
殷穎
人稱好朋友為知已,諺云:「生我者父母,知我者某某。」人一生中若能有幾位知己好友,是一件幸運的事。許多心裡話不能對父母說,甚至連配偶都難以啟齒,卻能向知己好友傾訴與分擔。因此,在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中,雖然朋友居末,但有時卻能凌駕其他倫常之上。然而,一位真正知心的朋友,能完全知道你心中一切隱密嗎?恐怕也未必,知己好友或許知道你一些隱私,但仍有一些內心極其隱密的部分,你無法向人完全傾吐,心中總有些保留。那麼,誰最能知道你心中的一切,特別是那些見不得人、不能曝光的秘密與弱點呢?瞭若指掌的,當然是神、是聖靈;但祂卻是你最想隱藏的對象。你會尋找一個地方將自己藏起來,不敢面對的,不正是神嗎?當初亞當犯罪以後,首先便將自己藏在樹蔭中,因為怕見神的面。上帝無所不知,但你心中有許多東西是怕祂看見的;你竭力逃避的,正是這位無所不知的神。而另一個時時企圖替你「遮掩」罪孽、讓你放縱情慾,提供暫時逃避真光「庇護所」的,也令你毫不考慮地投向牠懷抱的卻是撒但,。牠也成為了你生平最可怕、也是唯一的「知己」,最後要將你一同拉入永死地獄的「朋友」。
物以類聚,罪人為伍,賭徒、販毒者、吸毒者……都會自然聚在一起,成為「知己」好友。撒但既把亞當與夏娃從樂園中拉出,其後代當然皆入其彀中,與人類長伴相左右。人類犯罪之後的「知己」,只有撒但。毒販用毒品控制吸毒者;賭坊用貪財控制賭徒……而這一切罪惡的總掌控者,就是撒但。當人清醒時,雖然心裡渴慕神、想掙脫撒但的控制,但卻有心無力。正如保羅在《羅馬書》第七章中的「二律論」,最終仍回到撒但權下,聽任惡者擺佈。牠是你最可怕的「知己」、你的死黨,人能靠自己掙脫牠的制約嗎?這正是保羅的嘆息,也是全人類的嘆息,唉!人一旦交上了這個最可怕「知己」老友,便只能落入牠的網羅,被其控制,生死相隨,生不如死,最后與牠偕亡。
撒但對人性的敗壞體貼入微
撒但是人最可怕的「知己」,對人性的敗壞體貼入微,也最了解人性的軟弱,所以每擊必中;人雖恨其入骨,又愛又恨,但最終仍無法靠自己掙脫其控制,只能乖乖讓牠牽著鼻子走。舉二例為證:
其一:伊甸園中第一亞當入彀
撒但第一次出現在人的面前,是以蛇的形象與夏娃談話,內容十分精彩:「耶和華神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蛇對女人說: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 女人對蛇說:園中樹上的果子,我們可以吃,惟有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神曾說:你們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們死。 蛇對女人說:你們不一定死; 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創世記3:1-5)
不得不佩服撒但對人性的洞察,以及牠說話的藝術。撒但最先發明了問號。人對神的命令,本應絕對順服,不容置疑──無論是神在伊甸園中對亞當的命令,或是日後在西乃山上頒佈的誡命,都應如此。然而,自撒但發出第一個質疑後,人性便開始對真理(神的命令)發出一連串的疑問。撒但對神的話首開疑問:「上帝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樹上的果子嗎?」這一句話,成為日後許多人對上帝誡命、典章的存疑的起點,並引發各種曲解與辯解。基督時代的法利賽人、文士及律法師成了詮釋律法的專家甚至編纂了<米示拿>(Mishna)與<他勒目>(Talmud)等大法典,而這些詮釋,往往是遷就人性的軟弱。最早發明這種手段的,正是伊甸園中的撒但。牠甚至引出要廢除律法的聲音。因此基督才斬釘截鐵地向世人宣告:「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馬太福音5:17-18)女人在回答蛇時,又加添了神未說的話:「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們死」,最終導致蛇得了以下的結論:「你們不一定死,因為上帝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明亮了,你們便如上帝知道善惡。」蛇為人打開了大膽假設的知識之門,對萬事萬物(甚至對創造人的主宰),都要置疑、都要問「為什麼?」先知以賽亞早已警告以色列人:「禍哉!那些向耶和華深藏謀略的,又在暗中行事,說:誰看見我們呢?誰知道我們呢?你們把事顛倒了,豈可看窰匠如泥嗎?被製作的物豈可論製作物的說:他沒有製作我?或是被創造的物論造物的說:祂沒有聰明。」(以賽亞書29:15-16)撒但自己要走向滅亡,創造主也早已宣告牠的結局:「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何竟從天墜落?你這攻敗列國的何竟被砍倒在地上?你心裡曾說: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舉我的寶座在神眾星以上;我要坐在聚會的山上,在北方的極處。我要升到高雲之上;我要與至上者同等。然而你必墜落陰間,到坑中極深之處。」(以賽亞書14:12-15)撒但下定決心要拉人一同滅亡,所以引誘始祖悖逆神,吃下禁果。
其二:企圖誘使第二個亞當入彀
撒但輕易且成功的將第一個亞當夫婦拉下水,引誘他們吃了禁果,陷入萬劫不復之中;牠第二個艱難的任務,便是要破壞第二個亞當──耶穌對世人的救贖。因此,在基督道成肉身之後,便處心積慮接近祂,基督在開始祂的事工之初,就必須面對撒但的試探。
基督道成為肉身,取了人的樣式,成為第二個亞當,人的一切弱點祂都俱備。人的肉身是撒但最喜歡的試驗場,人在饑餓時必須要進食,基督的肉身也不例外。撒但同時善用「懸疑」──質疑與挑戰作為武器。於是,在基督禁食四十晝夜之後,撒但抓住時機,針對基督可能的弱點,連續三波攻擊(馬太福音4:1-11):「當時,耶穌被聖靈引到曠野,受魔鬼的試探。祂禁食四十晝夜,後來就餓了。那試探人的進前來,對祂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食物。耶穌卻回答說: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魔鬼就帶祂進了聖城,叫祂站在殿頂(頂:原文是翅)上,對牠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跳下去,因為經上記著說:主要為你吩咐祂的使者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耶穌對牠說:經上又記著說:不可試探主你的神。魔鬼又帶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將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都指給祂看;對祂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耶穌說:撒但(撒但就是抵擋的意思,乃魔鬼的別名),退去吧!因為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祂。於是,魔鬼離了耶穌,有天使來伺候祂。」
以上這段經文我們看到撒但三波的攻擊:
迎合肉體的需要:「你若是上帝的兒子,可以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食物」──人饑餓需要進食,基督也不例外,但基督來是要教導人超越肉體的需要,以神的話為生命之糧。
誤用聖經挑戰信心:「主要為你吩咐祂的使者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撒但引用<詩篇>九十一章的話挑戰祂從殿頂跳下。然而原經文是「在你行的一切路上保護你」,並非叫人自取試探。
以榮華誘惑人性貪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這正是人性中最致命的弱點。人性中的貪婪,貪愛世界使多少英雄豪傑競折腰,也使多少神的僕人離棄恩主,連猶大也因貪財賣主而滅亡。撒但知人最深,一旦將人引入彀中,便會萬劫不復,而信徒正是牠特別要尋找的對象。
「知己」不如捨命
在人倫中,「朋友」居於第五倫,沒有血緣關係,遠在血親之外;但實際上,朋友的關係有時能超越其他倫常。血親關係只能存在於今世,將來在天國,血親的關係便不復存在;但朋友的關係卻能永存。基督來到世上,特別向門徒宣告:「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約翰福音15:13)祂所強調說的「朋友」,並不是一般朋友,而是願意為人捨命的朋友。這是建立在主向門徒頒發的嶄新命令之上,「彼此相愛」;而「愛」字也不是源於人的血親或血氣之愛,而是十字架「神性、無條件的愛」(Agape)。世俗的朋友之愛,也許可以「兩肋插刀」,但終究是血氣之愛,可能在瞬間變為仇恨。而撒但雖自稱是最為人類的「知己」,其所謂「知」,是要害「人」而非救「人」,牠熟知人的軟弱、缺陷、與把柄,藉此控制人的肉體,並要與人偕亡。當人犯罪後,心存恐懼時,最能「體貼」並「同情」人的,往往就是撒但。牠引人為友,是為要加速人的墜落,加重人的罪咎,讓人萬劫不復、永遠無法回頭。
基督要作人的朋友,卻是要叫人知罪並悔改,祂甘願擔當人的罪責,為人捨命。這才是超越「知己」的真正朋友。保羅說:「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5:7-8)
你願意結交這位真正的朋友嗎?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