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素箋】真作假時假作真﹙上﹚
親愛的:
以我對你的認識,我很難想像,你會墮入網戀的陷阱中。就如你的來信所說,也許是「一時糊塗」所致。如今事過境遷,可是你的困擾仍未消散,因此你問我:為何你無法辨認那些「假貨」?
你的問題使我想起《紅樓夢》中的名句,「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也令我想起使徒保羅曾被「假貨」困擾。或許保羅的經驗會對你有點幫助,就讓我和你一起看看他寫的-《哥林多後書》三章1-6節:
3:1我們豈是又舉薦自己嗎?豈像別人用人的薦信給你們或用你們的薦信給人嗎?3:2 你們就是我們的薦信,寫在我們的心裡,被眾人所知道所念誦的。3:3 你們明顯是基督的信,藉著我們修成的。不是用墨寫的,乃是用永生 神的靈寫的;不是寫在石版上,乃是寫在心版上。3:4 我們因基督,所以在 神面前才有這樣的信心。3:5 並不是我們憑自己能承擔甚麼事;我們所能承擔的,乃是出於 神。3:6 他叫我們能承當這新約的執事,不是憑著字句,乃是憑著精意;因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或譯:聖靈)是叫人活。
在哥林多教會,有些人利用保羅不在場,在當地信徒面前挑撥離間,使保羅與哥林多人發生誤會。他們一方面質疑保羅的人格,另一方面更攻擊他的使徒身份。哥林多人輕易聽信這些人的播弄是非,可算是真假不分。這也難怪他們,因為在他們面前說讒言的,是一些自認為「使徒」的人。若把保羅與這些使徒比較,保羅好像有不及他們之處,例如保羅在他們中間所強調受苦,就不是那些使徒所引以自豪的,也不是哥林多想要的。那些人還自稱是「超級使徒」﹙十一5,十二11﹚,其中值得他們自傲之處,是他們擁有可能是來耶路撒冷使徒的薦書。因此,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三章,就為他沒有薦書、作使徒職份、和在主裡的自由三件事,展開與哥林多人的對話。
一開始保羅提出了兩個修辭式而又期望人回答「不」的問題,他自己當然說「不」!原因他跟著在第2節講出來,哥林多人就是他的薦信。人手所寫的薦書,並不能成為基督使徒資格的保證。保羅認為哥林多人是他的薦書,因為一方面是由神的靈把他們寫在保羅心上,讓他隨身帶著,作為使徒的證明,另一方面他們又是保羅寫的基督之信,憑著他在他們身上所做的,其中有四樣是那些憑薦書的人無法做的:﹙a﹚並非出於人,而是源於神;﹙b﹚不是憑字句,而是聖靈所寫的;﹙c﹚不是寫在石板上,而是寫在心板上;﹙d﹚不是叫人死,而是叫人活。哥林多人看重那些超級使徒的薦書,他們以此來衡量保羅和其他人的資格。保羅卻認為他承擔的使徒職分,所做的已經能證明他的資格,根本不需要甚麼薦書!
這段經文主要是保羅就薦書問題,與兩類人比較〔下面2和3〕:
- 自薦的人-自己舉薦自己給你們:看我做過甚麼事〔成就〕。
- 被薦的人-用別人的薦信給你們:看別人怎樣看我〔價值〕。
- 待薦的人-用你們的薦信給別人:看我人緣有多廣〔歸屬〕。
在古代社會,舉薦是很平常的事。一個人去應聘,就在乎他有沒有薦信和有誰的薦信。僱主就靠那些薦信,來比較應徵者,決定在他們當中聘用哪個人。可是保羅在這裡,竟把沒有薦信的自己拿來與有薦信其他人比較;這種比較帶出的信息往往就是自我形像的危機,因為在人看來,成就、價值和歸屬,加起來所代表的就是人的自我形像。這三樣,好像一張三腳凳的三根等同的支腳,承得起自己,也承得起任何坐在上面的人。
何謂成就?就是一種自以為稱職的感受。
何謂價值?就是一種被多人需要的感受。
何謂歸屬?就是一種被愛被接納的感受。
保羅在這裡以身作則,談到分辨真假的第一方面,就是作比較。而比較之所以出現,潛意識就是人的形像問題。這點對你的網戀經驗很有啟迪:你是個理想主義者,對自己未來的配偶充滿理想,而這人在現實中很難找到,所以你願意走入網絡的虛擬世界,至終被一位根本不存在的理想人物所騙。就如何分辨真假的問題,保羅還有兩點忠告,請原諒我向你賣個關子,看看你能否先在《哥林多後書》三章找到?你有我的通訊資料,有需要請隨時聯絡我。願神保守你,給你更多分辨的智慧!
清華敬覆
作者曾任香港及美國三間華人教會主任牧師,神學院兼任講師和基督教出版社副社長,及紐約中華海外宣道會牧師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