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在線】為痛苦尋找說話

余德淳博士

我相信悲痛中的成長就是為痛苦尋找說話,不可任憑悲痛迫使我們消沉不說話。

對兒童和成年人的悲傷處理都是一樣,鼓勵他們起碼開口說一句話,只要說完之後持續不歇,他們就停止哭泣,因為已經發展了情緒語言。

日後你悲傷的時候,即時問:「那個突然向你撲上來,讓你想哭泣的東西是什麼?」

「內心感受的滋味首先是極苦,下降至有些苦,到最後竟然是甜。」

我經歷過很多病者飾演了由苦帶香氣的沒藥。

我很佩服啟示錄第二章的示每拿教會,解經家都同意這教會是耶穌稱讚的受苦教會。

「示每拿」的原文是沒藥,沒藥雖是苦卻有香氣。

每次我探訪垂危的病者,都對他們說:「我很尊敬你,從你的生命經歷我體會到人活着的尊嚴,你提醒我不要浪費渡過每一天。」

我聽過重病信徒說很欣慰,自己可以成為上帝揀選擔任「生命醒覺者」的角色。

與他們傾談,察覺他們還會高興,說自己「配受痛苦」,與耶穌近似的經驗。

在病中出現惡化時,病者有像坐過山車一樣的風險,他們說是「生命升級」的考驗。

對病痛的接納反應,代表了他們對上帝分配崗位的順服。

所以在這個苦味的沒藥,他們卻散發了沒藥的香氣。

我寫了較多對病者悲痛的看法,其實人生還有很多與重病同樣嚴重的悲痛。

最近我也遇上與兒女關係和夫妻關係遭遇惡化的朋友。他們的悲痛,就是不停的疑惑:

「究竟我做錯了什麼?」

「你猜他下一步會怎樣對我?」

這些疑惑使人不能入睡,在日間也不能集中精神工作。

反而與朋友吃飯聊天,卻是最有休息感覺的時間,因為回到獨自一個人,又會與上述的疑惑周旋。

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真痛苦呀!

比較患了癌症的朋友,雖然有生命危險威脅,但在身旁卻有同路人和對自己不離不棄的人,上述家庭關係變動的朋友卻可能沒有人與他一同受苦。

生活節奏快的香港,真的很難找到一個知心朋友來了解你的悲傷,所以我多年來都看重在香港舉辦普及自我了解心理及婚姻課程,如果很多人可以開解悲傷者疑惑就好了。


作者:余德淳訓練機構創辦人,研究情緒智能(EQ)及逆境智能(AQ)專家,資深的心理及輔導學科講師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