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素箋】答困苦中人的來信

溫清華

親愛的:

你的回覆令我非常意外,一來是短短數天,我已收到你的來信,二來是你的坦誠,把困擾你的問題都告訴了我。你憑良心做事,無意傷害任何人,但不知為甚麼,你做的事竟成了別人的話柄,他們還在你背後中傷你。你的分享使我想起「無風也起浪」這句話;事實上,生命中的許多不幸,都是說不出因由的。我自己也有這樣的經驗:

明明鬧鐘響過,自己竟然醒來也會再睡。突然驚醒,意識到要趕時間,於是我便衝進洗手間。我發現無自來水,幸好還有孩子用的濕紙巾,勉強梳洗完畢。但無自來水就不能留在家吃早餐,唯有辭別家人,開車到附近一間餐室。停車場上泊滿了車子,好不容易才見有人要開車走。但你急他們不急,車上的一對男女好像不大想離開。看樣子是一對情侶,盡量爭取每分秒相聚的機會。終於等到他們走了,正想把車子駛進那車位,冷不防從另一邊,一輛車子比我快一步佔據了那位置。若不是我踏剎車制快,恐怕會有碰撞。現在只好從頭來過。至終找到了泊車位,下車後如箭一般的衝入餐室,還未坐定,我就對那懶洋洋的侍應說:「一號餐,謝謝!」「一號餐賣光了。」「二號餐吧!」「二號餐也沒有。」「三號呢?」「都沒有。」「那還有幾號?」我開始提高了聲浪。「先生,我聽得很清楚,你不用這樣大聲。」當我聽見他的答覆,無自來水,無車位,和無早餐…這三無的經歷,一時間都好像是由這侍應引起的。我身為顧客,好像受到不禮貌的對待,我開始發火了!幸好,那餐室的老板及時走過來。他問明事情發生的經過後,就對我說:「對不起,今早特別好生意。這樣好嗎?你隨便點你想吃的,我就只收你一號餐的價錢吧。」他這幾句話,把我那天早上的氣憤完全趕走,後來我還成了那餐室的常客。

也許你沒有經歷過我的不幸,但任何人都可能有類似的經驗。保羅沒有得罪哥林多人,但他們中間竟然有人向他發炮詆毀,背後傳他許多壞話。有人批評又有人信這些謠言,全都是基於假設和誤會,就好像那天早上,我和那侍應的衝突一樣。無論是保羅和哥林多人,或我和那侍應,也許雙方都要負些責任。誰對誰錯,人生就有這樣無風也會起浪。你不介意的話,就讓我們先看看保羅的經歷,《哥林多後書》一12-24〔新標點和合本〕:

1:12 我們所誇的是自己的良心,見證我們憑着上帝的聖潔和誠實;在世為人不靠人的聰明,乃靠上帝的恩惠,向你們更是這樣。 1:13 我們現在寫給你們的話,並不外乎你們所念的、所認識的,我也盼望你們到底還是要認識; 1:14 正如你們已經有幾分認識我們,以我們誇口,好像我們在我們主耶穌的日子以你們誇口一樣。

1:15 我既然這樣深信,就早有意到你們那裏去,叫你們再得益處; 1:16 也要從你們那裡經過,往馬其頓去,再從馬其頓回到你們那裡,叫你們給我送行往猶太去。 1:17 我有此意,豈是反覆不定嗎?我所起的意,豈是從情慾起的,叫我忽是忽非嗎? 1:18 我指着信實的上帝說,我們向你們所傳的道,並沒有是而又非的。 1:19 因為我和西拉並提摩太,在你們中間所傳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總沒有是而又非的,在祂只有一是。 1:20 上帝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着祂也都是實在的,叫上帝因我們得榮耀。 1:21 那在基督裏堅固我們和你們,並且膏我們的就是上帝。 1:22 祂又用印印了我們,並賜聖靈在我們心裏作憑據。

1:23 我呼籲上帝給我的心作見證,我沒有往哥林多去是為要寬容你們。 1:24 我們並不是轄管你們的信心,乃是幫助你們的快樂,因為你們憑信才站立得住。

一)保羅面對的批評

在《哥林多後書》的頭11節聖經中,保羅說到自己正陷在一個極嚴峻的處境中,既有「苦楚」﹙一5、6、7﹚的人生難題,也有「患難」﹙一4、6、8﹚的人生困局。在這情況中,保羅甚至覺得死亡的威脅與他結下了不解緣,他有時連活下去的希望也幻滅。單從這些經文,我們沒法了解保羅身處的危機。幸而跟著的兩章聖經,保羅對自己的情況有所交待。在《哥林多後書》一章12節至24節,我們發現保羅面對著有人對他的三類批評:

  1. 有人批評他靠人的聰明,就是他行事詭詐,動機不純正〔不聖潔〕,為人不誠實﹙一12﹚。試從另一個譯法讀這節經文:「1:12因為我們的誇口是這樣--我們的良心可作見證--我們在世為人,特別是對你們,是憑著神所賜的單純和真誠,不靠肉體的智慧,乃靠神的恩典。」﹙自譯﹚要去明白保羅與哥林多人之間的關係,我們不能不稍為提到《哥林多前書》-一封內容非常豐富的初期教會文獻。其中保羅提及哥林多教會的許多問題,如紛爭結黨、淫亂〔有人娶了自己的繼母〕、吃祭過偶像肉的爭拗、靈恩的困惑、婦女在教會中地位和事奉等等。總而言之,教會有可能發生的問題,哥林多教會幾乎都有。許多聖經學者相信,保羅曾在《哥林多前書》和《哥林多後書》之間,突然造訪哥林多﹙《哥林多後書》十三2﹚,但哥林多信徒對他的反應,叫他非常難受。按《哥林多後書》二5-11,七5-12,有人推斷保羅在哥林多受到人的羞辱,而教會竟然沒有為他辯護。他因此火速離開哥林多,往以弗所或特羅亞去,又可能在那裡,寫了一封措詞凌厲的信,託提多帶往哥林多﹙《哥林多後書》一13;二3-4﹚。這封嚴厲的信,有認為初期教會沒有保存,亦有認為就是《哥林多後書》十至十二章,更有人認為根本不存在。眾說紛紜,我們只能按《哥林多後書》二3-4,假設有這樣的一封信存在。到底是保羅那次突然的探訪教會,還是他那封嚴厲的信,使許多人相信保羅在處理教會問題時,用人的方法,甚至有他自己的目的?我們不得而知!
  2. 有人批評他反覆不定,感情用事,所作的應許不兌現﹙一15-22﹚,「既是而又非」﹙3次,一17,18,19﹚。為了更能切身體會保羅的感受,我打算用了兩種不同的方式來譯這子句:一口兩舌,和又是又非。「1:17我這樣打算,難道〔你們認為〕是我用情不專嗎? 我所作的決定,難道是按肉體〔喜好〕而作,以致我被認為是一口兩舌嗎?1:18神是信實的。〔祂會見證〕我們對你們〔說過〕的話,並不是又是又非的。1:19因為我、西拉和提摩太,在你們中間傳的耶穌基督--神的兒子,並不是又是又非的。相反,在祂總是實在的。」﹙自譯﹚上回保羅在哥林多時,說他要往馬其頓去,然後回來,受哥林多教會的差派,往猶大去。現在保羅從馬其頓走到以弗所,又從以弗所走到特羅亞,再由特羅亞回到馬其頓。繞了一個圈,還未見他有回哥林多的跡象。在彼此關係好時,這些改變是可以接受的。一旦關係出了問題,這些改變就成了人的話柄,把保羅形容成為一個無信用的人。
  3. 有人批評他作風頗專橫,不斷管轄人,指手劃腳,不理會人的感受,難與相處﹙一24﹚。我們試設身處地想想保羅說下面一句話時的心思:「1:24這不是說,我們轄制你們的信仰,因你們在這信仰上站穩了,而是為你們喜樂〔之故,與你們〕作同工。」﹙自譯﹚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那封嚴厲的信﹙一13;二4﹚,傷害了一些人。可能是保羅急於解決教會的一些問題,語氣上稍為重了一點,於是引起一些人認為他喜歡轄制人,迫人作不願意的事。

平心而論,若上面三類批評不是同時間發生,可能不是一回事。對一個有主耶穌基督大愛的群體,難道突然的造訪、語氣重一點的信,和計劃上的改變,應該是可以彼此包涵的;甚至稍作溝通澄清,便可化干戈為玉帛。但許多時候,情況卻不是如此。在保羅的自辯中,我們看見事實已經不大重要。有人感覺受到傷害,把情緒反彈回保羅身上,他們所針對的,不是保羅的所言所行,而是他的動機。

二)保羅的初步回應

保羅盡力作了一些解釋,但其實他不外是題到自己有兩個見證和三項保證。他首先請來自己的良心作證﹙一12﹚,然後再起誓邀請神來為他作證﹙一18,23﹚。保羅自認有一個無虧的良心﹙一12﹚,可以為他作證。「良心」一詞,在保羅書信共出現了23次。其意義好像人所共知,不需要多加解釋。良心常常被引用來證明一個人的清白,類似法庭上的證人。可惜良心的見證不太容易被人接受。因此,保羅又求神來為他作證﹙一18,23﹚,但這兩個見證,最多只能幫助保羅作出下列三項保證

  1. 以過去和哥林多人的關係,保證他為人真誠﹙一13-14﹚。保羅提醒哥林多人,以他們過去和他相處的經驗,他們應該對他有信心。 「1:13 因我們寫給你們的,不是別樣的事,而是你們所讀過,又確實知道的。我也盼望你們會徹底知道,1:14正如你們也曾局部知道我們。」﹙自譯﹚哥林多人對保羅的了解,雖然只是局部,但也不致於比不上對他一兩封書信的感受,和一些人之道聽途說,而有所影響改變。
  2. 以聖靈在他們中間的角色,保證他言出必行﹙一22﹚。「1:22祂又在我們〔身上〕蓋了印,又賜聖靈在我們心內,作『首期』。」﹙自譯﹚大家既然一起在教會事奉,共同擁有神所賜的聖靈。聖靈好像契約上蓋著的印,又像交易中已收付的『首期』,保證神所應許的能兌現。聖靈的保證,應該是最確實無誤的。保羅這樣的描寫有幾個作用:﹙a﹚信徒從神而得的保證,不是其他的東西,而是三一神的靈--整個而非部分的靈;﹙b﹚保證我們跟神的關係是長遠的,甚至死後仍然會繼續;﹙c﹚說明今日神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只是神要賜給我們那整體全部祝福的一部分;﹙d﹚指出聖靈所保證的,就是那最後所應許的好處,有日都要實現;﹙e﹚雖是『首期』,但最後買賣的完成,還視乎我們是否堅持到底。
  3. 以自己為要寬容人的本意,保證他動機純正﹙一23﹚。「1:23我求神作證,〔並〕以我的命作擔保,我〔為要〕寬容你們,才不再到哥林多。」﹙自譯﹚保羅要求神為他作證,又願意以自己的性命來作擔保,他之所以改變行程,是為了哥林多人的好處。他不急於去見他們,是給他們有更多時間和空間,去改正他們中間不當的情形。

如果保羅的解釋已經收到效果,我相信保羅不需要寫下去〔我們也不會讀到今日的《哥林多後書》〕。但保羅心知肚明,哥林多人不會這樣容易接受。加上有些人在中間離間,背後說了許多保羅的壞話。信徒間的任何問題,原則上是可以解決的。可惜這只是個理想。保羅心知肚明,除非信徒都珍惜彼此間的關係,不斷作出努力。否則,我們不會真誠的去面對自己和別人,更難去建立互信的關係﹙二17﹚。

三)疑雲密佈的人生

無風為何會起浪?人生為何有誤會和批評?當然我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單就保羅和哥林多人之間的問題來講,起碼有四個因素:﹙1﹚個人的決定;﹙2﹚獨特的作風;﹙3﹚環境的改變;最重要還是﹙4﹚關係的阻障。保羅的困擾和壓力,就源自這四因素匯聚在一起。要突破這人生困難和困局,保羅知道他和哥林多人必須在幾方面努力,這是下面六章聖經〔二至七章〕他要繼續講的重點。

有危機才會有發現,有發現才會有突破。

保羅面對著有人對他的批評,也許他自己都不明白這些批評如何引發出來。從保羅的解釋,多少我們會發覺他很無奈。他所題的兩個見證和三項保證,雖然頗為動聽,但很難說服人接受。重要的還是要看哥林多人是否珍惜他們和保羅之間的關係,重新信任保羅,這是重建雙方關係的第一步。至於保羅的建議,如果雙方都未踏出第一步,就好像是紙上談兵一樣,不僅效果無法保證,連對方是否肯聽也成疑問。這樣,保羅所寫的一大堆文字,又是否枉然?保羅面對人生的危機,他的對話,即使甚麼作用也起不了,最低限度,他從中發現自己,也讓人發現他。

生命中的許多經歷,都與我們不了解自己,和不了解別人有關。如果一切平順,我們會習慣了自己和周圍的世界,不會意識到自己和身邊人、事、物的分別。只有當我們陷在艱難、困局、和危機中時,我們才發現那不易看見的自我,和一些我們未曾想過的現實。透過保羅的經歷,我們看見他的兩個發現:【1無風也起浪,就好像我一開始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經歷;但更嚴重的是在這種情況中,我們很容易【2迷失於疑慮之中。有時陽光會被烏雲所遮蔽,人生也會受疑雲所包圍。

在一本名為《在心河垂釣》的書中〔頁110-114〕,我看過下列一則的故事:這件事發生在八O年代美國某大學:為要聘請一位校長,該大學組成一個六人委員會。他們考慮了147人的申請,再由50人,20人,12人,一直减到5個人。最後,他們篩選出兩個人,想要用投票方式,從其中找一人出來,向校董會推薦。投票時,五票都投給卡爾森博士,只有一票投給另一位候選人。那不投卡爾森博士的委員解釋其原因,她聽說卡爾森博士是個同性戀者。這句話改變了其餘五位委員的想法,結果卡爾森博士落選了。不但如此,以後這句話傳了出外,使卡爾森博士申請其他大學職位時也受到影響。有一天,這位委員聽到一牧師講的故事,才使她有所反省。牧師談到有人來找他,說自己散播了不利他朋友的一個謠言,現在很懊悔。他問牧師他怎樣可以得著寬恕?牧師叫那人把一個羽毛枕頭,拿到郊外把它割開,讓羽毛飛散。那人做完後回來問牧師,他是否已經得到寬恕?牧師對他說:還沒有,因為你只完成了一半。現在你要去,把每根羽毛都找回來。牧師所說這故事令那委員很不安,她找著那最先傳出卡爾森博士是同性戀者的人,嘗試去探求事實和真相。最後,他們兩人一起寫信給卡爾森博士,向他道歉,還極力推薦他到另一所大學出任校長。那篇文章,就是那位被牧師故事感動的委員所寫,她後來也成為卡爾森博士的妻子。

不知保羅的經驗能否幫到你?盼望在你的處境中,透過這件令你不開心的事,讓你對自己及對你和別人的關係,有新的發現。對不起,信寫得太長了,我就在此擱筆吧。

求主幫助你,很快撥開雲霧見青天!

清華敬覆


作者曾任香港及美國三間華人教會主任牧師,神學院兼任講師和基督教出版社副社長,及紐約中華海外宣道會牧師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