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線】小行星撞擊成功的末日危機
田森傑
有一個代號為Dart的「雙小行星改道測試」(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任務是於美東時間9月26日晚上7時14分成功地撞擊目標小行星迪莫弗斯(Dimorphos),據《世界日報》報導:這次太空任務的成功「是人類史上首次實驗能否以人力干預太陽系引力,使預定會撞上地球的小行星偏離軌道的測試,驗證日後若有小行星或彗星對地球構成威脅時,撞走小行星救地球是否可行。根據NASA資料,航天器以時速1萬5000哩的速度撞擊小行星迪莫弗斯,落地時重力約1210磅,理論上足以在該行星地表上造成一個隕石坑,將其速度改變1%,但不會粉碎;不過此次撞擊是否確實改變了迪莫弗斯的軌跡、改變幅度多少,還需要數天甚至數周的觀察才能確定。」(https://tw.news.yahoo.com/nasa昨晚測試撞擊小行星成功—供日後地球防禦做準備)。為什麼美國太空總署要執行這項任務呢?太空總署首席科學家、資深氣候顧問凱薩琳.卡爾文(Katherine Calvin)說:「小行星若撞擊地球,必然會改變生態系統並導致物種滅絕;恐龍時代可沒有太空計劃幫牠們預知小行星撞擊,但我們有,因此DART的測試,為我們演示了未來如何避免潛在危險及保護地球免受影響。」(同上)換句話說,人類在登陸月球的偉大成果之後,可以繼續發展成千上萬個太空實驗計劃,但是只要有一顆小行星從外太空撞入地球的事件發生,就足以造成地球毀滅的末日結局!因此人類的太空科技必須能夠建立一套保護地球的「行星防禦」系統,才是人類文明與生態環境得以保存的首要任務!也許有人認為這種事情發生的機率簡直是微乎其微,只有科幻電影才會嚇唬那些沒有天文知識的人,何必杞人憂天呢?
讓我們察看最近一次在2013年2月15日,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Chelyabinsk)地區所發生百年來震驚全球最大規模的隕石爆炸事件,這是第1次因為隕石而造成大量人員受傷。「這次隕石爆炸事件是繼1908年西伯利亞的通古斯加大爆炸(Tunguska event)後最大規模的隕石撞擊事件,並首次有大量影像紀錄隕石墜落過程。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預估這次隕石直徑約為17公尺,爆炸規模相當於50萬噸黃色炸藥,或是30顆廣島原子彈。或許看起來很驚人,但是在隕石撞擊規模中,這次事件只能算是小不點。以通古斯加大爆炸來說,那次隕石的直徑約為50公尺,爆炸夷平了2000多平方公里的森林,相當於整個「新北市」的面積。若隕石直徑達到1公里,便有可能徹底毀滅人類文明。」(參看《飛來橫禍:隕石浩劫》作者李柏昱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因此,NASA早在1998年就開始尋找直徑超過1公里的近地天體 (near-Earth objects, NEO),雖然已經發現90%此類規模的天體,但其中沒有任何1顆會撞上地球。可是仍然有10%以及直徑小於1公里以下,或是140公尺以下的隕石,因為天體直徑越小,就越難觀測。「然而,直徑數十至數百公尺的隕石雖然不至於威脅人類文明存續,但是仍足以造成極大的破壞。平均而言,類似這次俄羅斯事件的撞擊規模,約數十年至100年便會發生1次。」(參看《飛來橫禍:隕石浩劫》作者李柏昱 )
目前最引起天文學家關注的小行星是「混沌之神」(God of Chaos),這個直徑三百公尺的小行星「99942 阿波菲斯」(99942 Apophis),即將於2029年4月13日經過地球軌道,根據NASA預測,「2029年阿波菲斯繞行太陽經過的位置,只距離地球約3萬1900公里,儘管這是一個相當安全的數字,但這仍和我們與月亮的距離相比,少了將近12倍之多,因此天文學家都認為,這是一個近距離觀測阿波菲斯的良好時機。而儘管阿波菲斯撞擊地球的可能性不高,但兩者若真的發生碰撞,根據公式計算,極有可能爆發出相當於1480兆噸TNT炸藥的威力,比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的爆炸能量大出11.4萬倍。」(《Space.com》:https://reurl.cc/l0y05A)然而,至今尚無人能估計在這小行星經過地球之後的4月14日那天將會有什麼災難發生? 根據聖經的預言:「眾星要從天上墜落、天勢都要震動。」(馬可福音 13:25)
這是耶穌對人類未來命運所將面臨的一場大天災所發出的預告,這也許不會在2029年發生,但是有可能會在十幾年後發生嗎?無論如何,科學家們總是希望趁早做好「地球防禦」的準備。各位親愛的朋友們,您又是否為自己的靈魂做好「面臨死亡」的準備呢?因為即使在您有生之年不會遭遇到任何行星撞地球的災難,但是人人都將會遭遇到「死星」臨頭的那一天,到時候除了肉體必須留在地球,唯有靈魂才能夠單獨進入永恆的「靈界」,也唯有相信一位永恆真神——耶穌基督的人才能夠獲得永生,您是否已經預備好了嗎?您是否願意相信這位救主嗎?
作者:美國加州羅省聖經宣道會主任牧師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