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素箋】愛恨間活得超脫﹙上﹚

溫清華

親愛的:

前些日子我到你的教會講道,會後你上前來向我介紹你自己,又拿了我的通訊資料。想不到短短兩天後,我收到你的來信,讀罷我百感交集,久久才能平復。恕我直言,你與丈夫的關係簡直是「愛恨交織」。你說,活著就好像在地獄受折磨,問我有沒有出路?

你的處境令我想起保羅與哥林多人之間愛恨交集的關係。保羅當然愛他們,因為他們是他屬靈的兒女;但對於他們之間不道德的行為、對保羅的不理解,更重要的,亂聽別人的離間之詞,連保羅的動機也懷疑,令保羅真是有口難言。《哥林多後書》十一章是很特別的一章,頭六節講到保羅的感受。他向哥林多人的傾訴,既真誠坦白,但也流露出他的個性。請聽聽保羅的分享:

11:1但願你們寬容我這一點愚妄,其實你們原是寬容我的。11:2 我為你們起的憤恨,原是 神那樣的憤恨。因為我曾把你們許配一個丈夫,要把你們如同貞潔的童女,獻給基督。11:3 我只怕你們的心或偏於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就像蛇用詭詐誘惑了夏娃一樣。11:4 假如有人來另傳一個耶穌,不是我們所傳過的;或者你們另受一個靈,不是你們所受過的;或者另得一個福音,不是你們所得過的;你們容讓他也就罷了。11:5 但我想,我一點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11:6 我的言語雖然粗俗,我的知識卻不粗俗。這是我們在凡事上向你們眾人顯明出來的。」

隨著時間的過去,生命會衰老,人與人之間的愛也會褪色。保羅先用了一個比喻,來描寫他與哥林多人之間那褪了色的愛情﹙1-3節﹚,然後才指出哥林多人的不是之處﹙ 4-6節﹚。自相識開始,保羅就一片真心地去對待他們,好像父親對自己的兒女。為了女兒的終身幸福,保羅這位好父親,就把這個未嫁的女兒,許配給基督作她的丈夫﹙2節﹚。但他想不到,自己的女兒竟然這樣容易受騙,撒但稍微動動腦筋,就把這無知的女孩子的心奪走,叫她對基督的愛受到污染﹙3節﹚。保羅由愛變成恨,憤而向哥林多人提出指責。「我為你們起的憤恨,原是神那樣的憤恨。」﹙2節﹚這裡《和合本》譯作「憤恨」的字,應該是由愛生恨的那種「恨」,而不是充滿憤怒的「恨」。保羅因愛成恨,原因有二﹙4-6節﹚:

1. 哥林多人容忍有人傳講與保羅傳講不同的「福音」﹙4節﹚。

那些人所傳的與保羅所傳的不同處包括:﹙a﹚他們所講的是另一位的主,﹙b﹚叫哥林多人接受另一個靈。「你們容讓他也就罷了」,《新譯本》作「你們倒可以容忍得下!」也許更恰當的翻譯是:「你們倒當作無問題地去容忍」。

2. 哥林多人容忍那些自稱為「超級使徒」的人﹙5節﹚。

《和合本》譯作「最大的使徒」一字,更好譯作「超級使徒」。哥林多人不單接受那些「超級使徒」,還拿他們與保羅比較。保羅迫得自辯說:「11:6 我的言語雖然粗俗,我的知識卻不粗俗……」這句話可譯作:「即使我不善辭令或沒有用當時的人慣用之修辭,〔我〕不是連知識也沒有。」

你的問題跟保羅的問題有點相似,日子久了,哥林多人對基督的愛已褪了色,所以給魔鬼有機可乘。你與丈夫結婚多年,兩人之間既有的默契已漸漸模糊,故此,你們需要重新檢視一下彼此間如何看對方。史蒂芬‧柯維在《與成功有約》一書中談到人的成長有三個階段:

(1)依賴期(dependence)

圍繞著「你」這個觀念──你照顧我;你為我的成敗得失負責;事情若有差錯,我便怪罪於你。

(2)獨立期(independence)

著眼於「我」的觀念──我可以自立;我為自己負責;我可以自由選擇。

(3)互賴期(inter-dependence)

從「我們」的觀念出發──我可以自主地和他人合作、統合綜效,共創偉大前程。

我讀你的來信,竟然發現「我」字出現了許多次。由於你認為無論在物質和心靈上,你都不需要依靠丈夫,因此你對他就有許多的不滿。例如你批評他最近的行動,為了開展他的事業(不再替人打工),所以頻頻向你的積蓄打主意,希望你能拿出部分積蓄,幫助他一展拳腳。你認為他要做就自己想辦法,若他沒有這能力就不要貿然行事。這想法反映你與丈夫的關係仍滯留在獨立期,所以你會覺得他把事業看得比你更重要!我不認為如此,但要幫助你們走上互相依賴的一步,我想問你:「你還愛你丈夫嗎?」當接到你的回答後,我才能和你分享下一步。

主愛永隨,不離不棄!

主僕清華敬覆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