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散記】–訪問古道

鄭媛元

「耶和華如此說:你們當站在路上察看,訪問古道,哪是善道,便行在其間;這樣,你們心裡必得安息。」(耶利米書6:16)

我喜歡在耶路撒冷老城穿街走巷,也喜歡沿著古舊城牆繞城而行。

老城裡到處都有一段段或長或短的石頭臺階,或平或陡,總要拾級而上。

聖經詩篇中有十五首「上行之詩」(A Song of Ascents, 詩篇120-134篇)。「上行」,或作「登階」(詩篇120:1),包含了步級、臺階、上昇、攀登的意思。因為聖城耶路撒冷建造在錫安山上,每逢逾越節、五旬節、住棚節,神的子民到聖城去過節的時候(申命記16:16),他們會向山舉目(詩篇121:1),唱著詩歌往山上走。所以「上行之詩」也稱作「朝聖之詩」(Pilgrim Psalm)。

第一次從橄欖山走下來,穿過客西馬尼園,越過汲淪溪谷,走向耶路撒冷老城的時候,有一種近鄉情怯的激動。古往今來,走向聖城的人心中必是充滿了來到神面前的渴慕、喜樂、信心與盼望。「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他的路。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彌迦書4:2)。

在老城走路,不能大步流星,因為路窄,人多,地滑,要一步一步、一級一級地施施而行。需要耐心,也需要體力。走累了,不妨效法先人,舉目向山,唱出「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詩121:2)。走向錫安的路上必要經歷許許多多的艱難與挑戰,但他們知道,「靠你有力量、心中想往錫安大道的,這人便為有福」(詩篇84:5);「他們行走,力上加力,各人到錫安朝見神。」(詩篇84:7)。

耶路撒冷的石頭不僅在城牆上,也在腳下的臺階上。有人說,兩隻腳可丈量出現代與古老之間的距離。走在這石頭鋪就的古道上,每踏出一步,似乎都走入了一段歷史,述說著一段故事,吸引你去仔細端詳,用心聆聽。

大衛在耶路撒冷作猶大和以色列的王,首先想到的就是神的約櫃。當約櫃被「抬上來」運進大衛城的時候,大衛王就在耶和華面前極力跳舞,和以色列的全家歡呼吹角(撒母耳下6:14-15)。這裡的「抬上來」,在原文中和「上行」是同一個詞。以色列人的歷史中,行路是離不開約櫃的:出埃及在曠野,耶和華的約櫃在前頭行,以色列人要跟著約櫃或走或停(民數記10:33-36)。進迦南地,耶和華神特別吩咐約書亞,跟著約櫃,它將「使你們知道所當走的路,因為這條路你們向來沒有走過。」(約書亞記3:3-4)。

示巴女王聽見所羅門的名聲,慕名來到耶路撒冷,她看見所羅門的智慧和所造的宮殿,又見他上耶和華殿的臺階,就詫異得神不守舍,連稱「耶和華——你的神是應當稱頌的!」(歷代志下9:1-8)。

先知以西結在異象中被帶到至高的山上的城裡,看見了新的聖殿。在那裡,從殿外要登「七層臺階」上行到外院(以西結書40:22,26),再登「八層臺階」上行到內院(以西結書40:31,34)。十五層臺階,恰與上行之詩的數目相同(詩篇120-134篇),所以「上行之詩」也被稱為「上殿之詩」,當祭司進入耶和華的聖殿時,每登上一個臺階,就唱一首上行之詩,直到把以色列人帶到神的面前。

老城中那條苦路(Via Dolorosa),同樣是一塊塊光滑的石頭鋪就,主耶穌數次跌倒在其上,一步一步走向各各他山,成就了「吸引萬人來歸祂」的救恩之路。我們這些外邦人本不是神家的人,當我們上行到耶路撒冷城,就像兩千五百年前那些從巴比倫被擄歸回錫安的百姓,如作夢的人「滿口喜笑、滿舌歡呼」,因神「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詩篇126:1-3)!

漫步老城,遊走於歷史和現實間,念念不忘的是神的吩咐:「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著得平安。」(耶利米書29:7)。

訪問古道,行在其間,「願平安在你中間!」(詩篇122:8)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