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布米哈爾婆羅門 Bhumihar Brahmans
擠進婆羅門圈子
人口|約276萬,集中地|比哈爾邦,語言|印地語
布米哈爾人真的是婆羅門嗎?就連印度人都各執一詞。
婆羅門身為種姓制度頂層,享有印度教最高的特權和宗教責任。位於印度東北部的布米哈爾人,大約從英殖政府著手調查印度種姓時,開始游說與爭取婆羅門的地位。他們積極地支持與配合英國政府以及獨立後的印度政府,以爭取身分認定。
但你問其他的婆羅門人會不會把女兒嫁給布米哈爾人時,他們可能也會表現出遲疑的態度,因為一些印度人認為布米哈爾人是第二階層的刹帝利(統治者、戰士),或是第四階層的工人首陀羅。
但是,非常多布米哈爾人還是在印度社會享有崇高的地位,擁有大片雇低種姓耕種的土地。他們很早就知道教育的強大力量,看重子女的教育,連女兒也不例外,群體中不乏各界的菁英人士。
布米哈爾人多數生活在印度最貧窮的比哈爾邦,但他們並不貧困,而是該邦最富有的市民之一。他們一直很抗拒接受耶穌基督。
【祈禱】
天父,布米哈爾人的生活可能樣樣都好,一無所缺,我們禱告布米哈爾人意識到心靈的空缺唯有基督能夠滿足。求主讓他們在宣教士、基督徒身上看見真正的快樂與滿足:「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當布米哈爾家庭接觸福音時,求聖靈引導他們對神有渴慕與敞開的心,願意聆聽、順服主的話語;使他們經歷主同在的平安與喜樂,體會到地上的一切與基督相比只是塵土。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原文解經靈修】
「惡人想得壞人的獵物;義人的根結出果實。」(箴12:12)
想得——無論你擁有多少,都不會覺得足夠,這就是積累的定律:擁有越多,就想得到更多。富可敵國的所羅門王對此有深刻的看法。
hamad的意思很廣,可以用來描述「渴望或喜歡某樣東西」;也可用來描繪「貪戀某樣東西」,由上下文決定其意思。有時「擁有」可以帶來喜樂以及神的目的;有時會成為不斷索取和自私的來源,也是由「上下文」決定。
經文的直譯是「義人的根是他會給出」。神會供應所需給我們,當我們是在「義人的生活」這上下文中,就會由神決定要放多少財物在我手中,我只是看管者,神給我的,我再分發給別人。
但如果我的人生全是關乎「我、我的家庭、什麼都是我的」,就是在「貪戀和貪婪」的上下文中了。
我們的人生應該是我的志願和神的心意達成一致,我就有力量抵擋世界所推崇的累積財富、權力、地位、婚姻以外的性愛和花費時間追隨潮流等等的誘惑。這些都不是我的神。
- 轉載自《宣教日引》2021年3月1日內容,蒙萬民福音使團授權刊登。
- 致謝:每日讀經靈修,內容採用自TODAY’S WORD A Devotional based on the Greek and Hebrew texts Written by A. J. Moen, Ph. D 可上網訂閱www.atgodstable.com 本刊經文取自和合本修訂版,若有使用其他聖經版本則會特別注明。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