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日引】跨越高牆,走進印度高種姓群體的世界

Frontier People Groups 福音邊緣群體禱告系列

文:穎穎 (宣教日引印度訪宣隊)

跨越高牆,走進印度高種姓群體的世界

12月的北印度披著風和日麗的外衣,白天大概攝氏十幾度,夜裡大概攝氏7、8度,這樣的溫度有時讓人感到舒服;有時卻覺得寒冷,和北印度給我的感覺相似。這個誕生於恆河旁的文明古國,是一個文化薈萃的寶地,有它極富吸引力且獨特的一面;但也有一些歷史傳統延續至今、根深蒂固令人不舒服的東西。然而,不舒服的是我們這些外來者,大部份身在古國的人早已習以常。

千年來周而復始上演著的一幕

瓦拉納西是印度教氛圍最濃厚的地方,也是北印度的文化中心,是訪宣隊的第一站。

夕陽餘暉後,多數瓦拉納西人會聚集在恆河邊,因為這裡每一晚都舉行名為「普迦」(Puja)的夜祭。

這一天,宣教士領著我們從車水馬龍、叫賣聲、喇叭聲的熱鬧街道,穿入一條狹窄曲折的巷道,彷彿進入另一個世界。一路上老舊房舍、古老寺廟、沒落的貴族宅第和大小不一、當地信仰的靈修中心混雜在各種小店鋪之中,越過這個老城區就是恆河岸口了。

我們抵達時,只見恆河邊已人頭攢動,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信眾和遊客坐滿河壇的臺階,連恆河邊上的船只也坐滿了人,望過去一片黑壓壓的。

夜祭儀式即將開始,我們找個地方遠遠站著觀望。

這時,祭臺四周的油燈點燃了,7個身穿黃色絲綢衣裳的祭司雙手合十,面向河邊赤足並排站立。主祭臺的祭司神情肅穆地吹起深沉而肅穆的螺號,螺號聲響徹恆河夜空,拉開了夜祭的序幕。

祭司不停吟唱古老梵文、揮舞佛塵、念念有詞。煙霧繚繞,梵音漸增,不知不覺把現場的人帶入神秘縹緲、夢幻迷離的氛圍中。

宣教士告訴我們,每晚都有成千上萬的人風雨無阻來參與恆河夜祭。這一幕周而復始在瓦拉納西上演,歷經了幾千年。

宣教士感到不適,我們在人群散去前離開。宣教士在瓦拉納西超過10年,早已習慣瓦拉納西各種刺耳噪音,唯獨梵文誦經聲,他一聽就不舒服,始終不能習慣。應該說,他不願意習慣。

當人潮褪去後,瓦拉納西又進入一個安寧的夜。

千年來被接受的種姓制度

在印度教裡,只有婆羅門種姓可以執行這種宗教祭祀,他們代表神的化身。婆羅門僅佔印度總人口的5%,卻享有最崇高地位,這和印度種姓制度的來源有很大關係。

大約公元前1,500年,來自中亞南部說印歐語的雅利安人入侵恆河流域,征服了在這裡生活的達羅毗荼人。為了鞏固統治地位,雅利安人創建了界線分明的種姓制度,借用婆羅門教教義把人分為「潔凈」與「不潔凈」兩類。雅利安人自詡潔凈者;其他人都不潔凈,終日勞動就為了供養「潔凈者」。

雅利安人自身的群體也很龐大,於是劃分出四個等級,最高等級是祭司「婆羅門」,今天,許多人也從事利潤豐厚的工作,例如電腦工程、醫藥與商業領域。

第二等級是統治階層「剎帝利」,最著名是拉吉普特人(Rajputs),曾擔任軍官、騎士和士兵,寶萊塢拍攝了許多關於他們叱吒沙場立下汗馬功勞的電影。

第三等級是商業種姓「吠舍」,許多人擁有豐厚財富,但他們不如婆羅門和剎帝利的聲望,所以不少人成為改革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以上三種皆屬於「高種姓」,他們不能與「不潔凈」的人來往。

最後一個等級是「首陀羅」,主要從事勞力工作。另外還有一個更低的,就是被排除在種姓制度之外的賤民達利特,他們大多是被雅利安人征服的當地原住民。

三千多年來,印度人早已接受出生就決定了其所屬的種姓和職業,就算這制度提供少數的高種姓成員很多特權,而多數人口的低種姓群體卻遭剝削,但是這制度卻仍然可以存留那麼久,主要是印度教的核心教義崇尚種姓制度,認為是神根據人的修行把人分成高低不同的種姓,這樣從出生起就可以因材施教、加以提高,如此能擁有更純凈的信仰,輪迴來世時便得以提升。

這個月我們將為印度的高種姓群體禱告,他們以自身的傳統、宗教、地位為榮,很難脫離同溫層與舒適圈,擁抱基督信仰。但我們相信當基督徒開始為他們禱告時,聖靈的大能會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它都順服基督!


– 轉載自《宣教日引》2021年3月1日內容,蒙萬民福音使團授權刊登。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