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小課堂】多元文化的大蘋果

劍蘭

3月17日聖帕特里克節 (St. Patrick’s Day)雖然不是公眾假期,卻是美國愛爾蘭人(American Irish) 的大日子。其實一年12個月,都有不同的節日(festivals),因為紐約市實在由很多不同的族裔(ethnicities)組成。

紐約市號稱大蘋果(The Big Apple),是一個多文元化(multicultural)、充滿節日(full of festivals) 的大都會(metropolis)。原來從紐約政府2022年的統計,紐約市有3百萬居民是來自2百多個不同的國家(注一),甚至今年的政府網站也宣佈市長亞當斯 (Mayor Adams)用58萬美元,資助紐約市5大區(five boroughs) 1千70個不同的文化組織 (cultural organizations)。(注二)

維基網站 (注三) 更稱紐約市為移民集合的大熔爐(melting pot),有8百種不同語言,使這個大蘋果成為世界最語言多樣化的 (linguistically diverse) 城市,大部份新移民聚居在下東城(Lower East Side)。其中有些社區的是極少人用英語溝通的:例如法拉盛(Flushing),日落公園(Sunset Park),可樂娜 (Corona)。

當我被指派與新入學的學生及家長面談的時候,非常驚訝在小小社區,就有很多不同的族裔,包括有多明尼加(Dominican Republic),波多黎各(Puerto Rico),中國(China),印度(India),牙買加(Jamaica),墨西哥(Mexico),厄瓜多爾(Ecuador),巴西(Brazil),海地 (Haiti),千里島(Trinidad),哥倫比亞(Colombia) 等等。

當你站在地鐵車廂(subway car)內的時候,曾否留意到坐着或站在你面前的「同路人」(fellow travelers),來自多少個不同的國家,說着多少種不同的語言?又或者當你的孩子、或鄰家小孩放假的時候,有沒有留意到,是什麼族裔或文化的節日呢?

不論你喜歡與否,紐約的多元文化,實在是這個大蘋果的特色(feature),更增添了我們的不同節日氣氛(holiday spirit)。

若果「各國、各族、各民、各方」的人和諧地相處(live in harmony),沒有仇恨,不再有痛苦,是一幅何等美麗的圖畫!原來在一千九百多年前,一位名叫約翰的作者,就有以下的描述:

「…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身穿白衣…大聲喊著說:願救恩歸與坐在寶座上我們的神,也歸與羔羊…寶座中的羔羊必牧養他們,領他們到生命水的泉源;神也必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啟示錄 7:9-17)

“… a great multitude that no one could count, from every nation, tribe, people and language, …wearing white robes … cried out in a loud voice: ‘Salvation belongs to our God, who sits on the throne, and to the Lamb.…And God will wipe away every tear from their eyes.’”(Revelations 7:9-17)

你願意成為這一群來自各國、各族、各民、各方的其中一員嗎?


英文字句:

  • borough /ˈbɝː.oʊ/ 大都會中的行政分區
  • diverse /dɪˈvɝːs/ 多種多樣的
  • ethnicities /eθˈnɪs.ə.t̬is/ 族裔
  • festival /ˈfes.tə.vəl/ 節日
  • melting pot /ˈmel.t̬ɪŋ ˌpɑːt/ 大熔爐
  • metropolis /məˈtrɑː.pəl.ɪs/ 大都會
  • multicultural /ˌmʌl.tiˈkʌl.tʃɚ.əl/ 多元文化的
  • traveler /ˈtræv.əl.ɚ/ 旅客

* 國際音標符號參考: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ternational_Phonetic_Alphabet
注一:www.nyc.gov/site/planning/about/language-access.page
注二:https://www.nyc.gov/site/dcla/index.page
注三: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mographics_of_New_York_City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