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人生】人神相交
柴鄭玉雲

自太初,未有時間之先,創造主掀開幕幔──創世的序曲奏響(創世記第1至2章)。光明出現,穹蒼劃破混沌,旱地露出水面。生命各從其類,星辰各就其位。這創世的詩篇憑藉神權能的命令逐句成形,直至人類被造,被安置在伊甸園(創世記2:8)。伊甸(Eden),其字根深植於「歡愉」與「豐饒」之意。其象徵意義遠超地理名稱,成為跨文化的「完美」「原初」世界的原型。伊甸不僅是個豐盛的園子,她的豐榮更是由於她成為人類在其中匯聚四重神聖相交的原形和初境。這四重關係包括著:人與上帝、人與他者、人與自然、人與世界。我們先從第一重的人神之際驀見神聖的映照。
人的微小與尊貴,有限與無限
神就照著他的形像創造人…… (創世記1:27)
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命之氣吹進他的鼻孔,這人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創世記2:7)。
神以匠人之手捏塑形體,卻以父神的愛灌注生命。微小與尊貴正是人類存在的本質、價值與張力所在。我們的塵土之軀提醒著我們的微小與限制,而內在的靈性卻宣告著我們的尊貴與超越。肉身受限於時間與空間,靈性卻能仰望永恆與無限。創造主賦予人有著神性的印記:人被賦予理性、意志與情感,能以理解、感讚、思考和創作。神向人說話,頒布命令(創世記2:16-17),祂不僅為人生和道德設立指導和界線,更是將人視為可以理解、回應和承擔責任的對象。這些本質和能力反映和確立了人在神面前的位格(personhood)。
人是神的倒影,尊貴的夥伴
那人和他妻子聽見耶和華神在園中來回行走的聲音
……耶和華神呼喚那人(創世記3:7、8)
人類的出場是創世史詩的巔峰,這源於神聖本體的深思與映照。人的尊貴始於我們被賦予神聖的氣息與榮形。這使我們成為宇宙間唯一能與造物主親密相交的存有,在伊甸初境,聆聽祂的腳步,回應祂的話語(創世記3:8)。這幅圖景反映出一種日常的、親密的同在。人能以與神對話,人成為天地間唯一能承載神聖之愛的存有。我們被造成為愛與被愛的夥伴。這形像更是「關係」的本能。人類生命的核心驅動力,便是「關係」。人被造成一個能夠與神交通的受體。受造的那一口氣,是神聖的賦予,是點燃人內在朝向上帝的火焰。它使人不再僅僅是塵土所構成的生物,而是一個能夠與無限者Supreme Being對話的有限存有Being。這份垂直的連結,是人生命尊貴的基石。人的尊榮,始於他能抬頭仰望,並在造物主的眼中,看見自己被愛的倒影。
人被賦予理性、創造力、自由意志與愛的潛能,這一切都是為了能回應神的愛,參與神的計劃。在人與神相交的關係裏,人才找到了自我價值的最終源頭,不是來自於自身的能力或成就,而是來自於那位按照自己榮耀形像創造他的造物主。人與神的相交是支撐他與其他所有關係的中心軸,也是伊甸豐榮的最高體現。讓與神相交,神聖的映照成為我們的渴慕和日常。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