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個「妒」字了得

殷穎

李清照在她的<聲聲慢>中,有一句「怎一個愁字了得」,我在此借用,改為「怎一個妒字了得」;是想特別將人性中的「嫉妒」提出來討論。因為許多罪惡皆起於嫉妒,它並不限於同性或異性之間的情嫉而已;嫉妒更廣泛地存在於一般人性之中,遠甚於同性或異性間的情嫉。在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相互妒忌,甚而會演變成深仇大恨:輕則以身殞,重可毀家滅族,亡國喪邦。嫉妒實為一切仇恨與罪惡之肇因,破壞力強,十分可怕,值得深入暸解。

《聖經》中記載的第一個天倫大悲局,哥哥該隱殺了弟弟亞伯(創四:3-15),便是由於哥哥嫉妒弟弟的獻祭蒙神悅納,自己的則未被神看中。該隱不知先檢討何以自己的獻祭未被悅納(應非祭牲與農產品的差異,而為獻祭的心態所致),反由於妒火中燒,一時恨由心頭起,惡自膽邊生,便舉手將自己的親弟弟擊殺洩忿,而犯下了人類第一宗殺人滅倫的滔天大罪。

《聖經》中也提到女性之間的情妒事件,但記載不多;只提到雅各的妻子拉結,嫉妒她姐姐利亞為雅各生了兒子,因而將自己的婢女給雅各為妾,代自己生子(創三十:1-3)。而記載最多的還是男人之間的嫉忌與仇殺。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便是掃羅王與大衛王之間的傳奇故事了。

掃羅被膏立作王之後,便展開與周邊非利士人的爭戰。當時掃羅遇到了一個勁敵歌利亞,此人身高六肘零一虎口(約九尺多),頭戴銅盔,身穿鎧甲,甲重五千舍克勒。腿上有銅護膝。兩肩之間背著銅戟,槍桿粗如織布的機軸,鐵槍頭重六百舍克勒(撒上十七:4-7),是一位巨型戰士,有萬夫不當之勇。掃羅與其麾下皆驚慌失措,極其畏懼;任憑歌利亞在陣前叫罵,竟無人敢出來應敵。大衛於是出場,僅以手中的機弦與五塊石子應戰。他依靠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將手中的石子以機弦甩出擊中巨人歌利亞,隨手取下歌利亞的首級,如探囊取物。由於大衛斬殺歌利亞立了奇功,贏得民眾一致愛戴。以色列人的婦女都出來擊鼓舞蹈,唱和說:「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這下子,便引發了掃羅對大衛的嫉忌與不滿,仇恨由此勃發,掃羅便千方百計要除去大衛而後快。

按掃羅與大衛的恩怨情仇頗為複雜。掃羅雖嫉忌大衛為人民擁戴,威脅到他兒子的王位,但掃羅王的兒子約拿單卻與大衛有生死之交。約拿單與大衛的心深相契合,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性命(撒上十八:1),並多次保護大衛。但掃羅怕大衛危及他兒子的王業,欲除大衛之心更加迫切。最後掃羅王父子均殞命沙場,結束了這場可怕的嫉殺悲劇(撒上三十一章)。

當基督在三十歲展開了祂傳道的事工時,面對的正是以祭司長為首的宗教社會集團:包括法利賽人、撒都該人、文士、律法師等的嫉視與攻擊。由於耶穌所宣講的有許多是新道理(可一:27),並其所施行的各種奇事神蹟,震驚了耶路撒冷的宗教界。更由於基督敢於違反傳統,對安息日等古訓提出新釋,並贏得群眾的愛戴,都導致舊宗教各派人物嚴重的嫉妒。結果,便是要將基督釘死在十字架上,以消除他們心中的妒恨(太二十:18-19、約十八:12-14)。其實,自基督被釘十字架迄今,已經過了兩千餘年,但教會與教會之間,宗派與宗派之間,彼此的妒恨爭鬥也從未停歇。唉!怎一個「妒」字了得!

「嫉妒」這種情感,隨著人的原罪流淌在血液中,代代相傳,無人可以例外,雖聖徒亦難避免。連耶穌的門徒們也常常陷於嫉妒紛亂之中。耶穌門徒中的雅各、約翰與他們的母親,有一次由於愚昧無知,竟向耶穌要求准許他們二人坐在主的左右,儼然以左丞右相自居。一下子便犯了眾怒,基督其餘的十個門徒,便惱怒他們兄弟二人(太二十:20-27)。耶穌趁機教導他們公僕論:「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在這次爭論「誰為大」事件中,充分顯示:在主的門徒中,也不免存在著爭權奪位、嫉妒紛爭的事實。這種嫉妒的情感,早已隨原罪潛伏在人的血液中,隨時都會在人與人之間體現。有時或可暫時抑壓,多半時候卻會隨血液沸騰,導致各種仇殺與罪惡,成為競爭的開端。凡有兩個人的場所,即無法避免。

      嫉妒的情結,真的絕對無法抒發、化解嗎?否。《新約聖經》中一個顯著的例子,便徹底否定了它。而這位心中沒有「嫉妒」二字的偉人,便是施洗的約翰。

      按施洗約翰本為耶穌的表兄,是祭司撒迦利亞與以利沙伯的兒子。馬利亞懷了耶穌後,走訪以利沙伯,並在她家中住了三個月,還發表了著名的「尊主為大頌」(路一:39-56)。

    施洗約翰比基督早六個月出生,他揚棄了祭司的世家,自己流放到曠野,過著十分原始的簡單生活:穿駱駝毛的粗糙衣服,以蝗蟲、野蜜為食。並在約但河為人施洗,傳悔改的洗禮。他是要作基督的前鋒,為主預備道路(可一:1-8)。他甚至還為基督施行了洗禮(可一:9-11)。

      約翰的全盛時代,其聲勢撼動了整個耶路撒冷,許多人都來追隨他,當時他的門徒比基督的門徒還多。甚至耶路撒冷宗教界的領袖們,還差人來訪問約翰,問他「你是誰?」因有人懷疑他可能是基督。但約翰斬釘截鐵地告知他們:「我不是基督。」

「你是以利亞嗎?」
「我不是。」
「你是那先知嗎?」(意指摩西)
「不是。」

約翰終於作出了自我表白:「我就是那在曠野的人聲喊著說:「修直主的路」,繼之又表示:「我是用水施洗,但有一位站在你們中間,是你們不認識的,就是那在我以後來的,我給他解鞋帶也不配。」(約一:19-28)這就是施洗約翰的人格風範。一個誠實而且不掠人之美的人。他不但不嫉視基督,反而要他的門徒去跟從主。

當約翰的事業如日中天時,由於耶穌的出現,跟從約翰的人,便紛紛跟從耶穌去了。約翰的門徒來告誡約翰:「從前同你在約但河外,你所見證的那位,現在施洗,眾人都往他那裡去了。」(約三:26)按說這是一個警訊,約翰的事業已經結束了。昔日之跟從者多已離去,應感到悲涼,甚至由嫉妒生出怨恨。如今日有一個教會的信眾,都被另一教會吸引了去做禮拜,這叫做「偷羊」。原來教會的牧者,哪有不心生怨懟,甚至與「偷羊」的教會誓不兩立、相互攻訐。但施洗約翰的態度迥異。他表示:「我不是基督,是奉差遣在他面前的,你們自己可以給我作見證。娶新婦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著聽見新郎的聲音,就甚喜樂。故此我這喜樂滿足了。祂必興旺,我必衰微」(約三:28-30)。

      約翰的這番話,讓我們聽了精神一振:世上竟也有這種眼看著自己的事業遭受打擊,不但不嫉妒對方,反而祝福對方的人嗎?施洗約翰的心胸,何其寬廣,值得我們努力去效法、學習。

      怎一個「妒」字了得!該隱、掃羅與猶大的宗教領袖,都是我們的鑑戒、負面教材;而施洗約翰,卻是最好的榜樣、典範。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