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博弈秘笈——迎向失敗的勇氣

職場上的祭司 | 作者:何建宇

不能失敗的文化

今日的社會被效益主義充斥,成功的定義傾側在財富、事業、名聲、權位方面,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賞罰分明。人的尊嚴建立在成功上,抗拒接受失敗的文化,人的價值觀影響個人對面子和形象的執著,進入低抗逆能力的世代,商業不能面對失敗,個人沒有韌力去嘗試。當不能承受打擊,個人或企業便輕易中途而費,不能成大器。

在這大氣候當中,面對不能失敗的文化,上班一族何去何從呢?

失敗成功一線之隔

愛迪生是偉大發明家,他醉心工作,廢寢忘餐。他用了多年時間去發明電燈泡,可惜經過一萬多次的嘗試,包括應用數千種不同的物料,數千款不同的組合方式,仍然未達至成功。他的助手都氣綏,不想再糾纏下去,勸他放棄好了。愛迪生說:「過去的嘗試,並不是失敗,而是朝向成功當走的一萬多步驟,就快到終點了。」

「便利貼」(Post-it Note)風行全球,是因其突破性的功能,成為 3M 最成功的產品之一。這技術是怎樣發現呢?1968 年科學家席佛(S. Silver)研發一種超強黏膠,因黏性離原來的目標規格甚遠,研究失敗,最後該項目被擱置。1974 年工程師傅萊(A. Fry)在工餘時間將這黏膠與隨手拿來的黃紙結合,遂發展成為 3M 成功的產品。

以上兩個例子都有共通之處,展現失敗並非事情的終極,失敗只是一個進程、一個轉捩點。這旅程的關鍵,就是人可以把失敗敲定為終局,也可用失敗作跳板達至成功。個人的心態可以擺脫失敗,積極進取尋求解決方案,以破斧沉舟的堅毅,樂觀相信必有出路。

愛迪生有勇氣敢試敢闖,視失敗為成功的踏腳石,因撇除了不可接納的萬多個方案,遂使成功路越來越明朗。傅萊沒有失敗的觀念,新發明的黏膠並非是失敗的物料,只待找出配對的物料來應用,即時逆轉事情編出成功的故事。

失敗的心魔

社會風氣和文化一直祟尚完美的表現。父母要求子女考試要得到 100分,才可出人頭地;公司要求員工樣樣達標,力圖成為行內的翹楚;管理階層為確保公司投資達到回報的目標,鞭策下屬定額、定時的跑數。管理標竿為員工表現定下極具挑戰的準則,為成功和失敗定分界。

面對這充滿壓力的大時代,一般公司自然要順應時下的趨勢,施行「結果主導」的管理,偏重以結果和成績去作評核。僱主重視業務的發展和盈利,面對失敗的打擊,他們缺乏耐性,甚或急功近利,不能承受挫敗的後果,故不能容許公司有失誤;守著慣性的保護主義,對營運患得患失,削弱開放、客觀和改進的態度。僱主的營商宗旨和文化,成為主導公司的方向和路線。

作僱員的總是被動多於主動,皆因公司多採取指揮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司要求下屬服權,依從指令、遵守紀律去執行。固有觀念把人的自由意志鉗制,使人恐懼不敢冒進,抗拒變革,結果走不出自己的安舒區。要求僱員自決、自發上進,遇上失敗也可逆向而行反敗為勝,並不是等閒的事。再者,僱員沒有得到上司的授權,難有機會重溫失敗的檔案,若自發去跟進,也未必有足夠資源的支持。

失敗的深遠意義

愛迪生的一萬多個實驗結果,席佛的黏膠公式,它們都蘊藏着無比的心血,代表深厚的經驗,花費不少時間才達至的成果。按着某觀點和角度去衡量為失敗,有可能是過早蓋棺論定。若註銷這些檔案,便是前功盡廢了。為何不把資源循環再用?失敗的經歷可以很寶貴,成為日後發展的指引,發掘可行的解決方案。愛迪生的堅持促使電燈泡面世,傅萊對席佛的公式鍥而不捨,出現峰迴路轉的成就。

體驗失敗是個人難得的學習機會,如習武的說,未被打敗過又怎能領悟到一山還有一山高的哲理?未作檢討又如何理解對手的強勁、自己落敗的根由?從逆境作自省,比較在順境中垂手可得的收獲,更顯為珍貴。得勝是因為曾經失敗,自己卻不甘心放棄,敬業樂業,這就是人成就的秘笈!

接納失敗並非是羞恥,反要明白這是祝福的途徑。若沒有失怎會有得,沒有犯錯怎能重尋正確之途,沒有失準又怎知道達標?自己釐清成與敗是主觀或是客觀的概念,從而努力去融和矛盾,進取更新。

成功是有規律的一門科學,研究指出有積極的態度就有積極的人生,就會培養出成功的規律。在職場,決定成功的要素簡單可分為兩方面:「態度」和「技巧」。態度是指積極、努力、信心、決心、意志力等,技巧是指知識、經驗和能力等。成功的人當中有 80% 靠態度,13% 靠技巧,7% 靠其他。

按 3M 的行政指標,席佛的計劃早已宣告失敗而被終結了。難能可貴的,這公司文化一直都是鼓勵學習、支持創意發展,那研究檔案和黏膠的樣本早已妥善封存,並開放給相關的技術人員作參考。有文獻記載傅萊對那黏膠產生濃厚興產,好學的態度推動他用工餘時間去翻查記錄和研究資料,好奇地把樣本塗在黃紙上,把原已失敗的研究起死回生。

失敗乃成功之母,從失望中吸取教訓,從挫敗中孕育歷練。職場不是坦途,成功並非偶然,在事業任何階段、職位高低、職責輕重,都要擁抱頑強的鬥志,永不言棄的精神,經得起考驗,生命成長,提升對逆境的免疫能力。成功的定位究竟是眼前的成績,抑或一生有屬靈價值的成就?「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裏運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二13)成功是心志與目標的追求。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