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素箋】宣教生涯原是夢?﹙中﹚

溫清華

親愛的:

上一封信,我們談到保羅的宣教人生;與他的寫照相比,我實在無地自容!保羅為何在諸般困難中仍能堅持?答案就在你問我的第一條問題裡——「落在苦難中,我向神呼求,神為何不答覆我?」我的內人很喜歡在我坐下,正要安靜寫講章時進房中找我。她在我耳邊說了一大堆話,因為我表現出好像心不在焉的樣子。最後她忍無可忍,就問:「你聽見我在說甚麼嗎?」也許我就好像你一樣,當時困在個人的問題中,即使內子有重要的話對我說,我也聽不見!要聽見神的答覆,我們先要集中精神,留心神在向我們說甚麼。保羅雖然落在一個非常艱難的處境中,但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和最要注意的是甚麼。所以他在哥林多後書六:1-3說:「6:1我們與神同工的,也勸你們不可徒受祂的恩典。6:2因為祂說:『在悅納的時候,我應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搭救了你。』(引用以賽亞書四十九:8)看哪,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6:3我們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免得這職分被人毀謗……」

有人認為六:1-2應屬於上一段﹙五:18-21﹚,因為五:20的「求」和六:1的「勸」是同一個字。其實,這兩節聖經好像一道橋,把前一段和後一段連起來。保羅分享自己的看法,蒙恩得救後,他有個新的身份和角色,被召作主在這世上的大使,代表主耶穌,叫這世界與神修和。保羅知道自己做神代表的事,不是靠自己,而是與神同工。所以,在六章一開始,就引用以賽亞書四十九:8《七十士譯本》的話,來勸哥林多的信徒:「不可徒受神的恩典」,應趁著神在聽禱告,拯救屬神的人之際,把握今日所有的機會,做神要我們做的﹙六:2﹚。「修和」這字,在新約聖經出現過五次,每次都是神主動把人拉到自己面前,讓人跟自己和好。保羅沒有問:神為何你不答覆我?因為他聚焦在自己的身份和使命,無論神把他放在甚麼環境,他也要把託負完成。

保羅在3-10節〔上一封信我們看過〕,就以自己為例,說明自己既是神的用人,就必須做到使自己的職分不會被人毀謗﹙六:3﹚。因此他寧願自己吃虧受苦,也絕不給人添麻煩,也不想在人面前惹麻煩,讓自己成為了別人信主的絆腳石,令基督的信仰被人否定。世界的人,除了搏「出位」,做「一哥」,怕「吃虧」,最怕的還是要吃苦。談到要拼命,恐怕在他們眼中,只有最愚蠢的人,或是那些瘋狂的人才會做。在保羅時代的一些旅行傳道人,也習染了世俗的想法。他們每到一處,除了要求當地教會款待供養,臨離開該地前,他們還要求一筆旅費,幫助他們上路。對他們來說,這些都是他們應得的,作為他們做神僕人的証據。保羅作為神的僕人,所提証明自己身分的憑據,卻與上述那些傳道人不同。一來他不高抬自己,不靠薦信,二來他不怕付出,甚至不怕有所失去。在這裡,他還以他的吃苦,和受苦的經歷,作為神僕人的「最佳保證」。一言敝之:他的生命見証,就是他的使徒憑證。

最近幾十年,西方教會開始意識到基督教在歐洲和北美衰落,有些自稱是基督徒的人都不去教會,原因是教會令他們太失望。二零零六年有本書出版,書名很奇怪,叫做《非基督徒:新一代的人到底怎樣看基督教?》作者是班拿研究機構﹙Barna Group﹚的大衛˙堅尼民﹙David Kinnaman﹚。他研究了數萬個十六至廿九歲的美國人三年,在書中把結果公佈。堅尼民認為,許多時候我們基督徒以為世人用不友善的眼光看我們,是出於他們的偏見。原來恰恰相反,堅尼民發現新一代的人,一談到基督徒,就有如下的印象:富批判性,假冒偽善,食古不化,太政治化,脫離現實,不敏感,沉悶無趣等。如果周遭的人真的如此看我們,坦白說,這正是今日教會要反省的。資助邀請堅尼民做這項研究-范明計劃﹙Fermi Project﹚的利昂士﹙Gabe Lyons﹚對這研究報告有這樣的感受,他說:「我不忘記坐在星巴克裡,第一次在電腦中讀到這報告,然後我抬起頭,看著坐在附近的人,我突然發現,原來他們是這樣子看我和其他基督徒的。」我讀堅尼民的書也感到很不安,因為未信的人看我們過的生活,如果不是跟他們沒有太大分別的話,就是比他們過的生活更差。原因是在他們眼中,我們的信仰根本是可有可無,全無適切性。

親愛的同工,保羅已經回覆了你的第一個問題,神也許已經回覆了我們的禱告,只是我們還困在自己的問題中,聽不見神的聲音。相反,無論在何景況,要讓人從我們身上,再次見到福音的大能!這才是保羅認為適切的回應。你認為如何?順祝主愛永隨!

你的同工

清華


作者曾任香港及美國三間華人教會主任牧師,神學院兼任講師和基督教出版社副社長,及紐約中華海外宣道會牧師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