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宣教角落

乍得的布阿人 Bua People in Chad

6月2020年 | 宣教角落 11歲的阿約(Ayo)和7歲的妹妹薩巴赫(Sabah)感到又熱、又餓、又累。由於家裡農場附近的水源乾涸了,兩個孩子得負責將家裡的羊群帶到遠處飲水。童工在乍得是很普遍的現象,令人難過的是布阿人也不例外。據知,5歲至14歲之間僅有39%孩童有機會上學;參與勞動的孩童則高達53%。 雖然乍得中南部有些人是農夫,但大多數布阿人都是放牧牛羊與其他牲畜的遊牧民。大部分布阿人很需要提升生活技能、教育機會以及醫療服務。他們迫切需要耶穌基督的門徒來到他們身邊,伸出援手給予及時幫助。 布阿人在200年前被迫成為穆斯林。目前大部分穆斯林也是泛靈論者,有些則跟隨民間信仰(滲雜的泛靈信仰)。很難想像基督為這些人而死的,但因為他們不認識基督的救恩,生活在何等混亂與懼怕中!他們需要母語聖經,因為他們不太明白乍得的任何阿拉伯語方言,他們只會自己的母語布阿語。 禱告 天父,懇求你施恩憐憫布阿人,即使他們過著遊牧生活,仍然可以遇到被你差派來向他們傳福音的基督徒。禱告會有布阿人能明白可以接觸到的聖經視聽資源,使他們能夠早日認識你是愛他們、是拯救他們的全能真神。「他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禱告布阿人在遊牧生活中鍛煉出來的剛毅性格,當成為神國度的子民後,可以讓神使用來堅固其他人。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讀經 「看哪,神所懲治的人是有福的!所以你不可輕看全能者的管教。」(伯5:17) 懲治–yakach有時也翻成「責備」,有「改正、判決、使信服、指責」等意思。聖經對管教的看法也許和我們不同。首先,管教是神愛我的記號;其次,管教將領我走向豐盛、有意義的生活;第三,管教能測出我內心接受神帶領的程度;最後,管教可以確知神在我身邊。 你對管教的感受如何?你會感到祝福嗎?神懲治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刑罰你,乃是要糾正你,免得你錯過祂的祝福。這話可能很難接受,我們會抗議:「神啊,你若真的愛我,就不會讓這事發生在我身上。」但壞事發生恐怕正是因為神愛我到一個程度,為我長遠的利益著想。神不願我沉醉在暫短快樂中,祂要帶領我從偏離的軌道回到祂懷抱。yakach恰恰是神關心我的一個明顯記號。 神的懲治有時很嚴厲,所以詩人才會祈求神在發怒時施恩(詩38:1)。但有時懲治只是一個溫柔的提醒,神會根據我的聽力來調節音量。如果我仔細聽從聖靈,微小的耳語就夠了;否則神恐怕要調大聲量了。仔細聆聽和遵從吧!神情願用輕柔的節奏過於響亮的進行曲。 轉載自〈宣教日引〉2020年6月10日內容,蒙萬民福音使團授權刊登。 本期的每日讀經靈修,內容採用自TODAY’S WORD A Devotional based on the Greek and Hebrew texts Written by A.J. Moen, Ph.D 可上網訂閱 http://www.atgodstable.com

印度辛革拉信德人 Hingorza Sindhis in India

印度辛革拉信德人 Hingorza Sindhis in India

有什麼群體會橫跨兩個國家、信奉兩種主要宗教、有人很貧窮,但也有人非常富有呢?那就是信德人了!多數信奉伊斯蘭教的信德人居住在屬巴基斯坦的信德省。1947年,當巴基斯坦與印度分治時,原來居住在這裡的信德印度教徒,被迫逃離這塊祖先的土地,移居到印度。 信德印度教徒非常勤勞,他們擅長經商,因此普遍過著富裕的生活;信奉伊斯蘭教的信德人則相反,多數人的生活十分貧困。 曾經有一段時間,信德人都是印度教徒,當伊斯蘭宣教士到他們當中時,多數信德人改信伊斯蘭教。 居住在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信德人有3,200萬人,像這樣人數眾多的群體通常會分割成小一點的次群體,信德族就有39個次群體,而辛革拉信德族就是其中之一。雖然辛革拉信德人信奉伊斯蘭教,但他們居住在印度。 次群體之間以不同的族系、語言及聯盟作為區隔,有時候次群體之間存有隔閡,是因為過去曾經發生過衝突。沒有人知道讓辛革拉信德族和其他次群體分裂的真實原因,不過,辛革拉信德人認為自己來自拉吉普特,這個認同上的差異可能導致他們與其他次群體有所分別。 禱告 天父,如此龐大的信德人還沒有聽聞福音的機會,我們為著將來傳福音給辛革拉信德人的宣教士來禱告,求主在各方面預備他們,對你有全備的認識及宣教裝備,帶著福音向辛革拉信德人叩門;你為宣教士開啟無人能關之門,使你僕人耕耘的福音果效能深遠廣大地影響這個群體。辛革拉信德人必盡數回轉歸向你。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它。」(創4:7) 讀經戀慕——teshuqa在聖經出現過3次。我們發現這字有個陰暗面,罪戀慕該隱,想要控制或轄制該隱,讓他屈服於它,除掉神對該隱的適當權柄關係。最後,該隱被罪制服了。罪成功了,該隱卻失落了。 創3:16使用teshuqa是神說女人要「戀慕」丈夫,丈夫卻要管轄她。該隱的故事透露一個重要啟示:儘管女人渴望管轄丈夫,但在墮落世界中,卻是男人占了上風管轄女人。男女之間和睦關係被破壞,大家都爭著要管轄對方,而女人在這咒詛下,無法實現她受造的兩個目的:生養兒女和保護供應她的伴侶。 另一次使用teshuqa是雅歌7:10,卻是一幅截然不同的救贖和醫治的畫面:「我屬我的良人,他也戀慕我。」同樣是渴望權柄和管轄,但角色換成男子戀慕女子,這句話找回了本應存在男女之間的自願順服。雅歌女子重新找到了神的本意,就是保護、供應、主動做工。她如何做到的呢?她是透過完全順服,放棄個人的計畫。 管轄不是靠展示能力,而是藉著犧牲的愛。在如此親密的關係中,就逆轉了罪的咒詛。 • 轉載自〈宣教日引〉2020年4月10日內容,蒙萬民福音使團授權刊登。 • 本期的每日讀經靈修,內容採用自 TODAY’S WORD : A Devotional based on the Greek and Hebrew texts Written by A. J. Moen, Ph....